2025年7月4日,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宁召开,大会公布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获奖榜单,并为获奖者颁奖。我院获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贺德强教授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蒙艳玫教授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黄豪中教授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完成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录
成果名称 |
获奖人 |
获奖单位 |
奖项 |
等级 |
备注 |
全自动驾驶列车关键技术及应用 |
贺德强,苗剑,李军,单晟,李蔚,马进火,刘力琼,靳震震,吕远斌,陈彦君,任崇会,邓志峰,徐伟倡,李先旺,韩锟 |
广西大学,南宁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南宁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北部湾大学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
蔗糖生产过程协同优化控制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 |
蒙艳玫,邱振勇,韦锦,刘志一,袁夏明,梁礼胜,陆冠成,封光磊,段青山,李德海 |
广西大学,南宁明阳制糖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昆明克林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
低碳低排放智能商用车柴油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林铁坚,蒙小聪,黄豪中,王春玲,李之华,向本杰,何化,徐雪松,刘汉辉,叶双超,梁德浦,粟荣锦,苏怀林,刘红武,冯世光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大学 |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 |
广西科学技术奖是广西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据悉,2024年度全区共授予获奖科学技术进步奖114项,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43项,三等奖51项。近年来,我院聚焦广西机械行业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需求,对外不断深化科产教融合,强化与机械行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联合攻关,并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内发挥我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优势,在全院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持续产出系列新的科研成果,在科研立项和成果产出方面均取得可喜进步。


附:成果简介
1、全自动驾驶列车关键技术及应用。
全自动驾驶列车具备安全可靠、灵活运营及节能减排等优势,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技术路径。为实现自动驾驶国际最高等级(GoA4)模式下全过程、全工况无人值守的列车自动低碳运行,项目组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历经十余年“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在全自动驾驶列车及其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和重大突破:(1)提出了面向复杂工况的全自动驾驶列车运行环境可信感知方法,实现小障碍物400米内全天候精准识别,精度达99%以上;(2)提出了多源噪声环境下小样本远程实时故障诊断方法,建立了列车关键部件“信噪”解耦理论,实现关键部件故障诊断准确率>99%;(3)提出了考虑再生制动能的全自动驾驶列车不确定环境优化控制策略,建立了面向车-线-网协调的动态控制策略;(4)提出了全自动驾驶列车通信网络实时多目标优化方法,制订国际标准IEC 62580-2,实现车载网络高可靠实时数据传输。成果已在国内20多个城市和马来西亚、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的列车中成功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蔗糖生产过程协同优化控制关键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
针对目前我国制糖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落后,高端制糖生产装备主要通过引进国外成套技术,设备投入与维护成本极其昂贵,国内制糖产业在市场中竞争不足的现状,本项目在连续4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和自治区糖业发展专项等资助下,通过产学研合作,历经10余年攻关,解决了蔗糖生产过程全局协同优化与自适应控制技术难题,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和重大突破。(1)创建了一种基于场间势能与流间驱动力耦合协调机制的蔗糖生产过程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有效解决了蔗糖生产过程全局协同优化建模难、运行控制决策难的问题;(2)提出了一种煮糖结晶过程协同优化与智能递推自适应控制技术。相比传统经验操作模式:白砂糖色值从109 IU降至90 IU煮糖时间平均降低25.5 %,甲糖膏蜜纯度差提高5 %,丙糖废蜜重力纯度降低3.5 %,废蜜产率降低0.3 %;(3)创建了一种甘蔗压榨车间全流程闭环数据驱动协同优化控制技术,有效解决压榨生产系统效率低、能耗高、均衡性与适应性差等问题。成果已在国内、以及缅甸、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30多家企业广泛推广应用。
一审一校:黄豪中
二审二校:陈宏波
三审三校:卢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