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院简介  党建工作  本科教学  研究生工作  科研工作  学生工作  人才招聘  校友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本科教学>>专业介绍>>正文
机械工程学院2020年招生专业介绍(含宣传片)
2020-07-01 23:57  

机械工程学院简介: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广西大学最大的工科院系之一,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能源动力、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普通本科招生分为机械大类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8年起,学院开办了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简称机械创培班),机械创培班学生通过考试从机械工程学院当年招收的本科生中选拨而组成。

一、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机械创培班)培养面向现代制造和机械工程发展的未来,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坚实的科学基础、独立的创新能力和系统的思维、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综合应用机械工程领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能胜任机械工程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的领军人才。

主要课程:采用厚基础的理论上课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学生开展科学实践研究,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分析(上、中、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大学英语、大学物理、普通化学、机械制图(一、二)、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导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测试与控制、流体力学与液压等。

就业去向:创培班的学生可以在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等四个专业任选一个专业毕业,并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二、机械大类

机械大类本科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等3个专业。

大类培养目标:培养能主动适应机械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掌握宽厚的科学基础理论和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生产组织和管理、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研究等工作,具有推动地方机械制造业发展潜能的领军人才。

大类培养方式:在校期间,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和现代制造方法,接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的基本能力。机械大类采取2+2培养模式,前两年主要是培养学生成才素质提升的通识教育和机械大学科基础平台课,后两年主要是培养专业能力提升的理论课和实践训练课,

大类学科基础平台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方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等。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优质本科专业、广西优势特色专业,2016年、2019年连续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立项。该专业以现代制造模式的全局形态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和实验内涵,为培养创新型制造业人才建造拓展性的学习和训练空间;密切与企业和行业的联系,有效利用企业和行业的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跟踪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与企业和行业全程互动,协同育人,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优异的校内外教学环境;课程思政教育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

主要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热工学基础、控制工程、传感与测试技术、液压传动、机械电气自动控制、数控机床及编程、智能制造导论、特种加工技术、有限元分析、数控加工实验技术、机电液分析与测控实验技术、机械电气自动控制实验技术、企业综合实践、机械工程综合应用实践、导师制课程等。

就业去向:毕业后主要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科研院所和有关管理部门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的机械设计及优化、机电产品研发、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及优化、产品质量控制、生产系统信息化管理以及技术服务等工作,部分学生继续升学深造,从事机械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

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新兴的跨学科专业,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途径,面向复杂机电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智能工厂生产线等机械装备的数字化设计、控制与集成,结合广西机械、汽车、机器人等支柱产业,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控制理论与技术、传热学和流体力学、液压传动、电路原理、机电传动控制、传感与检测技术、机械电气自动控制、机械电子控制、机电系统设计与控制、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等。

就业去向: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领域、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有关管理部门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的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3.车辆工程专业(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车辆工程专业立足广西,服务全国,辐射东盟,面向世界各类车辆发展的需求,培养具备车辆设计、制造、试验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车辆工程领域,特别是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行业从事整车及相关零件产品的设计制造试验、生产管理、工程应用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汽车构造及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电子技术、电动汽车技术、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车载智能终端与APP应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汽车鉴定与评估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到车辆研究设计企业、车辆整车制造企业、车辆零部件生产企业,车辆试验、检测及管理部门,车辆后市场服务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与车辆、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等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

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广西优质本科专业、广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2019年获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立项。该专业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接近90%,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教学设施完备。

该专业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基础理论,掌握动力系统设计、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动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与运行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国际视野、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采取2+2培养模式,前两年所有学生学习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平台课;后两年按先进动力和能源工程两个方向分流后培养,以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训练课学习为主。学科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计算方法、机械原理、电工电子学等。专业课程主要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燃烧理论、内燃机原理、能源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能源与动力测试技术、能源动力设备、制冷技术原理等。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新能源行业、发动机行业、汽车行业、制冷设备、化工机械及热工设备行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有关管理部门从事相应的设计、制造、科研、教学、检测、维修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我院学子作品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

学生做实验

学生做实验

学生做实验

学院楼与工程实训中心

关闭窗口